首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回上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
內科
2014/03/07

不當喝茶之副作用

分享:

文:廖昭銘總院長
 
茶乃是中國人最喜愛喝的一種飲品。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僅講究喝名茶、喝好茶,也更重視茶葉的美容保健作用。「喝茶有益健康」的關念,在媒體不斷的宣傳之下,已然被大多數人所認同。

然筆者在臨床上,每當告訴患者:「服藥時不應喝茶,或您的體質不適合喝茶」時,患者多投以疑問:「茶不是很好嗎? 可以消脂、提神、抗老化、保護心血管…等?」為此常常需花時間解釋很久。因此筆者結合了千年來醫家對茶的記載與現代科學之研究,提供一些飲茶的相關知識,期以本文與大家交流。

「茶」是中華民族對人類飲食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歷代醫家文人對茶飲的認識註解,係經由多年的傳承經驗法則中得到結論:
  • 孫星衍《神農本草經》:「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
  • 華陀《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
  • 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 李時珍《本草綱目》: 「茶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廔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眠,有力悅志,下氣消食。…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茶體輕浮﹐採摘之時﹐芽櫱初萌﹐正得春升之氣。味雖苦而氣則薄﹐乃陰中之陽﹐可升可降。….」
  • 汪昂《本草備要》「苦甘微寒。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醒昏睡。解酒時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飲消脂,寒胃。」

古人認為飲茶有益思少睡、清熱降火、解毒止渴、消脹氣、消除疲勞、增強耐力、去痰治痢、利尿明目等優點。現代科學也證實茶葉成份中含有如: 茶多酚類(Tea Polyphenols內含兒茶素及其氧化縮合物 (cateahins & its oxidative condensed compounds))、黃酮醇類(Flavonol)、咖啡因(caffeine)、雜鏈多醣類(Hetero-chain Polysaccharide)、維生素C(Vitc C)、維生素E(Vitc E)、胡蘿蔔素(carotene)、皂素(Saponin)、氟(Fluorine)、鋅(Zinc)、硒(Selenium)、錳(Manganese)…等對健康有益之物質。

茶葉雖有以上之優點,但一般認為人人皆可飲茶養身,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如李時珍《本草綱目》卷32《果部
茗(茶) 》 記載:「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痺,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 種內傷,此茶之害也。」「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輕汗發而饑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逆,即腹冷洞瀉。」及《本草備要》:「茶,多飲,寒胃。」此處所指的「胃」泛指整個消化系統,非單單是解剖學的胃部。多飲係指長期飲用過量。脾胃(中焦)為人後天之根本,醫言「培土固本」,人納五穀之氣,皆由脾胃運化到全身。一旦脾胃功能受損,營養吸收不良,血虛及正氣不足則易生病。

古代醫家針對茶葉所著述的各項內容,目前雖無法完全以科學角度解釋,但李時珍在描述了脾胃虛寒之人,長期飲茶所帶來的弊端後,又從自己的飲茶經歷,描述了他早年的豪飲和中年的病痛,其經驗值得重視,在今日臨床表現亦可相互印證。

筆者行醫多年以來,臨床上常見長期飲茶之患者,其脈象多表現為胃脈虛弱,或心陽不足。併有以下之症狀:
  1. 筋骨痠痛無力、腰膝痠軟
  2. 或易疲勞、頭暈血虛(茶葉之成份會影響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及鐵質吸收導致營養不均)
  3. 或腹脹、胃酸過多 (茶會刺激胃酸分泌)
  4. 或伴有心悸、心博過速、睡眠障礙、焦慮、煩躁等陰虛火旺之症
  5. 或夜中頻尿(茶中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
  6. 時常咽中有異物感 (寒滯、痰聚)

雖無證據說明這些症狀全是由飲茶所引起,但這些患者多有長期喝茶的習慣。不論是因熬夜時想藉由濃茶提神,或聽信廣告以為喝茶可以減肥,熱天喝冰茶飲以為可以解渴,或以茶飲當作每日水份補充來源…等,殊不知當身體能量低下時,便不適合以茶飲來提神或達到抗老化的期望,如此反而易加速身體機能的衰退。

特別是已屆中年的朋友們,胃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慢慢虧損,如果您有喝茶習慣,而身體狀況已反應出躁動不安、易怒、倦怠、睡眠問題、震顫、心悸、食慾不振、胃痛、噁心、尿頻、皮疹、胃虛寒(胃酸過多、脹氣)、腰膝易痠軟等現象,為了自身健康,就應該要警惕自己慢慢減少喝茶量,嚴重者不宜再喝茶。

茶又稱為茗,品茗與品茶的出發點在於欣賞茶葉的香味、甘味、色澤(品三口) 。茶具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份和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可稱得上是理想的飲料,但也應注意適量,尤其建議不可每日飲用綠茶。茶葉並非百利無一害,若每日過量飲茶,將導致弊多於利。在此提出三類喝茶的禁忌供大家參考:(一)那些人不宜喝茶。(二)何時不宜喝茶。(三)喝茶之注意事項。

(一) 那些人不宜喝茶:
  1. 過敏或脾胃虛寒之人。茶性苦寒,並會刺激胃酸分泌,若不改善飲茶習慣,會使症狀每況愈下,或無法痊癒。
  2. 習慣性便秘者。茶葉的兒茶多酚類物質對腸胃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進而影響了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乾結,引起便秘或加重。
  3. 孕婦、產婦忌喝茶。喝茶可能會導致妊娠中毒症,並且加重心、腎的負荷量,所以並不適宜喝茶。綠茶含有兒茶素、咖啡因等成份,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增加流產的危險,特別是懷孕初期,應停止喝茶的習慣。另外茶有收斂作用,可能引起乳汁分泌減少,故產婦不宜飲太濃的茶。
  4. 老人。隨著年紀較長,中土氣弱,脾胃功能漸漸低下,喝茶容易引起腸胃的收縮,影響食慾及吸收,年長者應減少喝茶的量,特別不適合患有便秘的老年人飲用。
  5.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心理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肝臟疾病、貧血等其他疾病:茶能使心跳加快,引起血壓升高,若是心臟、腎臟功能低下,或是高血壓患者,都不適合飲用濃茶。
  6. 有以下症狀者不宜再喝茶:躁動不安、易怒、睡眠問題、震顫、心悸、食慾不振、胃痛、噁心、頻尿、皮疹、腰膝痠軟。

(二)何時不宜飲茶:
  1. 切忌空腹飲茶。若空腹飲茶,兒茶素、咖啡因會導致胃液異常分泌現象,造成消化道黏膜收縮而引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特別是對胃灼熱和胃潰瘍病史者,更忌之。元人賈銘《飲食須知》卷五《味類》載:「茶,味苦而甘,茗性大寒⋯⋯空心切不可服。」《本草備要》說明茶之禁忌:「酒肉飲茶,引入膀胱經,患加善瘕疝水腫,空心亦忌之。」古人還說:「早起一杯茶,勝似強盜入窮家 (一無所得) 。」
  2. 睡前不宜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因等成分, 具有興奮大腦高級中樞神經、促進心臟肌能亢進的作用, 因而睡前若飲用大量濃茶, 會因起失眠乃至不眠, 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病史者更忌之。
  3. 進餐時不宜大量飲茶。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並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腸胃(尤其是綠茶),會影響鐵質吸收,且不建議在吃肉時配茶飲用﹐以免影響肉類營養成分如鐵質的吸收。建議要喝茶的話,應在餐與餐之間飲用。
  4. 忌用茶水服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服藥者不得不知。《神農本草經》:「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元人賈銘《飲食須知》卷五《味類》載:「服葳靈仙、土茯苓者忌之。服使君子者忌飲熱茶, 犯之即瀉。」

《註》有兩種膳食鐵:
第一類:血紅素鐵,存在於肉、魚和家禽,易於人體所吸收。
第二類:非血紅素鐵,發現在麵粉,穀物和加工糧食產品,難以吸收。 2001年3月版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報導綠茶提取物將會減少吸收25%非血紅素的鐵。

茶可解除藥性,茶不能同一般中藥(粉藥或飲片)、小蘇打、安眠藥、奎寧、鐵劑等藥物同時服用,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茶多酚類物質),會同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鹼及金屬鹽等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沉澱,降低藥物療效,甚至使藥物失效,因此在服滋補藥、補血藥(含大量鐵質) 時,更不能同時服用濃茶。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因、茶鹼、可哥鹼等成分,具有強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及興奮高級神經中樞等作用,所以吃鎮靜、催眠藥物的前後都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葉茶水送服這些藥物。為避免茶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服藥前後至少要間隔2個小時,再飲用茶品為當。

(三)喝茶之注意事項
  1. 冷茶、冰茶:(茶本苦寒,寒上加寒,脾惡濕,腎惡寒)。現今便利店及茶飲商店隨手可得之冰茶,身體壯實之人,一時飲之固然不覺有礙,假以時日,必易腰背膝骨痠痛,《本草求真》:「茶但熱服則宜,冷服聚痰」。時下流行「冷泡茶」,研究發現可以降低茶中咖啡因之釋出,提高泡茶的便利性,對減少茶副作用有所幫助。但筆者仍提醒大家將泡出來的茶,溫熱了再喝。尤其有習慣性便秘者,更不宜喝市售的茶類冷飲。
  2. 燙茶:當視茶種選擇水溫,過燙熱水泡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他命等有效成分,同時茶湯不宜燙飲﹐古語云:「燙茶傷五內」﹑「淡茶溫飲保年歲」﹐自有其智慧。
  3. 隔夜茶:諺語「隔夜茶,毒過蛇。」是先民的經驗談。因為隔夜茶或擺放到涼的茶會溶出不利於體內吸收的物質,容易傷胃,千萬不可以再喝,茶葉中含有蛋白質,溶於水後,如果擺放時間太久,會引起茶湯腐壞,不宜飲用。即使口感品嚐不出已經變味,但其中也多半孳生、繁殖了大量的細菌。
  4. 濃茶:較澀﹐口感較差。濃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鹼等,刺激性很強,會使人體「興奮性」過度增高,濃茶會稀釋血液,加速心跳,增加腎臟負擔,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不利影響。長期飲用對身體非常不利。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飲用濃茶後可能出現心跳過速,甚至心律不整,造成病情反覆,可導致失眠、頭痛、耳鳴、眼花,對腸胃也不好,有的人還會產生嘔吐感。飲茶要以清淡為宜。
  5. 久泡茶:如同隔夜茶,不利人體。
  6. 奶茶:現代研究發現,喝茶加入動物奶製品,由於動物奶含有酪蛋白會與兒茶素結合,而降低兒茶素的有效功能。若欲飲奶茶,建議使用植物奶如大豆奶。
  7. 黴變茶:含有大量毒素,不可再飲用。
  8. 串味茶:茶葉容易吸附其他物質而變味,有的味道是有毒的,如油漆、樟腦等,不可再飲用。
  9. 焦茶:炒製過火的茶葉,營養已經喪失,味道也不好,喝了無益。
  10. 雜茶:要選真茶而儘量避免假冒偽劣之雜茶, 孟詵《食療本草》也載:「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葉雜之。」可見,如果喝了混有槐、柳初生嫩芽葉的雜茶,即假冒偽劣之茶,對人體一定有害,所以一定要喝名符其實的真茶,才可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最後,以《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指出飲食有節,能使人神充形盛長壽。祝福大家享受品茶之餘,也能擁有健康身心,一切吉祥。


《參考資料》:
  1. Tannins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Chung KT, Wong TY, Wei CI, Huang YW, Lin Y. Crit Rev Food Sci Nutr. 1998 Aug;38(6):421-64
  2. Imai K, Nakachi K.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effects of drinking green tea on cardiovascular and liver diseases. BMJ 1995;310:693–6.
  3. 張維慎,張銘洽,從古文獻看古人對茶的養生保健功能的認識,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西安) 2005 年3 月第22 卷第1 期(Journal of Further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05 Vol.22No.1)
  4. Dubey P, Sundram KR, Nundy S. Effect of tea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84 Mar; 29(3):202-6.
  5. Lorenz M, Jochmann N, von Krosigk A, Martus P, Baumann G, Stangl K, Stangl V. Addition of milk prevents 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tea. Eur Heart J. 2007 Jan;28(2):219-23. Epub 2007 Jan


※ 刊載--燃燈雜誌191期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