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頭昏昏,原來我中暑了!
文:余玳儀醫師
炎炎夏日,來一口沁涼的冰淇淋,大太陽下流汗後,再來一杯爽口的飲料,哇!看到前面有百貨公司,迫不及待地,滿身大汗走進去吹個冷氣,接著就開始身體覺得慵慵懶懶的。我們是否經常在夏天做這些“怡人”的活動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20年有2763人次曾因熱傷害而就診,回顧2011年時則為1487人次,10年間成長85.8%。台灣夏季酷熱難耐,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中暑並非全部都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 但是室內又沒有太陽直曬,為什麼也會產生熱傷害呢?
室內熱傷害的最主要的原因,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產生熱傷害,保持良好的空氣流動和適時地補充水分,能減少熱傷害發生的機會。不管是位於室內或室外,若是產生頭暈、全身虛弱無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及體溫升高等症狀,應盡速離開高溫環境以及迅速就醫。
►►中醫認為中暑主要可分為二大類
一、陽暑
平時體質屬於燥熱的人, 或需要在室外頻繁活動、曬太陽加上飲水不足而中暑。會有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四肢倦怠、口渴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狀況,治以「解暑益氣生津」。
二、陰暑
平時體質虛弱者發生的機會較高。如果本身體溫的調節沒那麼好,加上夏日長時間吹冷氣,或是吃太多冰品,易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感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一樣持續悶燒;會有發熱怕冷、流不出汗、身體沉重、神疲倦怠、腹瀉、腹痛等症狀,治則以「消暑解表化濕和胃」。
炎炎夏日,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及多補充水分是保護身體的不二法門,若不慎中暑,及時尋求中、西醫的治療,能讓我們預防熱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