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回上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
減脂
2025/03/31

中醫治肥胖

分享:

「醫師,我最近一天都只吃一餐,為什麼體重沒有減輕?感覺喝水也會胖。」患者在診間敘述著,相信有許多人嘗試過節食減重,卻一點成效都沒有。
 
肥胖是脾胃功能失司,痰濁、痰瘀、脂膏等代謝的異常產物,而形成的一種狀態。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出:「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可見脾胃失常會導致肥胖。

中醫認為「濕乃萬病之源」,痰濕是一種病邪,由於脾胃的運化失調,導致大量津液在體內異常積留。痰濕體質的人消化功能差,脂肪容易囤積在腹部,多伴有虛胖,且代謝緩慢,身體會感到困倦和疲勞,加上痰濕體質常伴有氣滯、血瘀,也容易引發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肥胖有許多發生的原因:
1. 過食肥甘厚味
肥胖與飲食不當有密切相關。
《素問·奇病論》中:「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其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2. 喜靜少動
長期久坐,沒有活動,會使脾胃運化無力,津液輸布失調,膏脂内聚,造成肥胖。
《望診遵經》:「作息無度者易致脂肥停積而成肥人。」

3. 先天禀赋
現代研究肥胖與遺傳相關,和中醫痰濕體質相符合。
《醫學實在易》:「素禀之盛,由於先天……大抵素禀之盛,從無所苦,惟是濕痰頗多。」

4. 情志所傷
心情起伏,靠吃來滿足內心,因而導致肥胖。
《素問·藏氣法實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風木盛則剋脾,脾受剋,求助於食……」

5.年老體衰
腎為先天之本,年老腎氣衰,水失健運,痰瘀漸生,如停經婦女,容易肥胖;脾為後天之本,年老則消化功能差,痰濕内生,導致肥胖。

6.外感邪氣
因外部因素,導致濕氣入體內,如長期處於寒濕環境、夏季長時間吹空調、喜吃冰淇淋及重口味等,致使「寒氣怫郁,濕不能越」,進而導致肥胖。


筆者臨床上的減重療程
1. 中藥减肥療法
根據不同體質辨證用藥,例如,脾胃失調者補脾和胃,情志不遂者疏肝解鬱,痰濁内阻者利水除濕,腎氣衰者補益腎氣等。

2. 傳統非藥物療法
(1)針刺療法:辨證取穴,調節臟腑功能,並在局部脂肪堆積處施針,促進脂肪的代謝。
(2)耳穴治療:取穴脾、胃、内分泌、三焦、肝、腎。
(3)拔罐治療:臨床上多用於實證,可以祛痰濕、瀉肝火。
(4)穴位埋線:穴位埋線與針刺效果相當,且有長時間的穴位刺激效果。

由中醫的經典文獻中,能理解到什麼原因造成肥胖,是實胖還是虛胖?藉由改變平時的生活習慣,尋求專業醫師的調理,發現原來減重不用靠節食,也能輕鬆的變美、變健康。


 
本文撰稿人:余玳儀醫師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